凯里拼团购房98群(144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75人申请入群

如今“高大上”的上海浦东20年前什么样?来看老照片

发布时间: 2016-07-18 10:28:04

来源:

分类: 本地楼市

623次浏览


[摘要]1993年3月5日,吴建平到上海出差。中午在外滩游览,拍到了几位衣着打扮看似农民工的兄弟,在隔江观望建设中的浦东。此图的拍摄,或许为他之后拍摄《浦东人家》埋下了伏笔。

今日浦东

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“浦东发布”:他,一位来自浙江的摄影师,花了十年时间,用掉几百卷胶卷,走遍浦东的角角落落,拍摄浦东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,记录浦东的发展和改变……

1993年3月5日,吴建平到上海出差。中午在外滩游览,拍到了几位衣着打扮看似农民工的兄弟,在隔江观望建设中的浦东。此图的拍摄,或许为他之后拍摄《浦东人家》埋下了伏笔。

老照片的由来

吴建平是浙江人。1997年偶然的一次朋友聚会,他发现了浦东大片待改造的居民老宅,这在浦西根本看不到。当时吴建平的内心被震撼了!第二天,他空着手走到那片棚户区,在金茂大厦工地周边转悠了整整一天。

从东方明珠电视塔上俯瞰,1997年

回杭州后,吴建平就每天记挂着这件事,接着他便准备了相机、镜头,买了几百卷胶卷,开始了拍摄。正式开拍是在1997年6月。这一拍就是十年!

烂泥渡路,1997 年。80 岁的刘发春老人是位码头工人,祖籍湖北。拍完这张照片没过几天他就要搬离这个地方了,他诙谐地对吴建平说:“这房子是我的‘软卧包厢’,享受高干待遇。”

仁记路,1998年

东昌路,1998年

东昌路,1999年。大年初一早晨,这位小女孩和她的大辈分外婆都在忙着精心打扮,准备走亲戚。地上是昨晚的新年炮,一地红。

高资路,1998年。家住高资路41号的夫妇合力洗一条大毛毯。男主人刘南山是上海人造板厂的退休工人,当时70岁,女主人叫马金娣,他们的儿子在日本打工。夫妻俩的生活非常节俭,充分利用洗衣服剩余的肥皂水,用来洗更脏的毛毯。

老白渡路,1998年。因为炉灶外形像老虎嘴巴,所以被老百姓称之为老虎灶。一个大炉灶用废弃的木板等柴火烧出来的开水,周边人家一早会拿热水瓶来泡开水,用来刷牙、洗脸、做早餐、泡奶粉等。

老白渡路,1998年。临近中午,一对年轻夫妻面对面围着小镬子吃馄饨。为什么不舀到碗里吃?女主人道:“这样可以少汰一只碗。”

东昌路,1999年

仁记路,1999年。

拍摄的范围从最早的陆家嘴这一带,在烂泥渡路、东宁路、东昌路、高资路、老白渡路、民生路等东方明珠塔下的周边地块拍得最多。慢慢扩大到了洋泾、高桥、新场、白莲泾、大团等地。

大团,1999年

姜家弄,1999年。大年初五迎财神。

东昌路,1999年。斗室度春秋,烟牌快乐过。

东昌路,1999年。这位小小乐手叫洋洋,用自己的手风琴给做鱼的爷爷伴奏,好投入!

吴建平走街串巷,很多老伯大妈们都认得他,见他过来还会客气地打招呼。吴建平有时一拍就是一整天,一些居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人,一点都不见外,还会热情主动地请吴建平到他们家吃饭甚至是住宿。

冰厂田路,1999年

老白渡路,1999年

东昌路,2000年

十八间,2000年。国际大都市的小朋友们准备把“跳房子”也国际化了。

复兴东路东门轮渡码头,2002年

白莲泾,2006年。盛夏,露天洗澡。没办法,家里实在太狭小了。

当时正在做拍摄记录的吴建平。

十年间的拍摄偶记:

我第一次到浦东是1997年6月底,香港回归前,朋友陪我上东方明珠塔,让我大开眼界的不是高楼大厦,而是眼前俯瞰下去的一大片棚户区,这是鲜活实在的上海滩啊!它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
第二天我空手又回到前一天看到的那片棚户区,实地近距离考察了一遍,心情确实有点激动和兴奋。当时在仁记路遇到了这位大姐,大清早推着一辆破破烂烂的木板小轮马桶车,吱呀吱呀的,车子上堆了满满当当的两层马桶,艰难前行,不过她很坦然。

后来去的趟数多了,才知道她有一个智障的儿子,全靠她倒马桶养家糊口,风雨无阻。我终于理解上海人的隐忍和艰辛了,这就是上海。

1998年国庆,我在浦东这条小弄堂里,拍到了一位白发老太太在切芦秫秆。

这位老太太名叫张阿宝,育有两儿两女,有的子女插队落户在安徽,平时老太太就一个人平静地过日子。

隔了一个多月,我再次去浦东,送了老太太一张10×12英寸(约25.4×30.48厘米)的照片。她非常高兴地接过照片,并给邻居们一起看。

2001年元旦期间,我再次去浦东拍照,路过老太太家门口,本想再去看看她,让我吃惊的是,老太太就在前两天去世了。她的大儿子握住我的手悲痛地告诉我,妈妈已经走了,并且还告诉我,他们从妈妈的箱子底下,翻出了我给她拍的照片,老太太的子女把这张照片送到图片社局部放大做了遗像。他还跟我说:“妈妈还从来没有拍过这么好的照片。”随后,他又请我给他们兄弟姐妹为母亲守灵拍一张,于是就有了后面这张合影。

1999年的最后一天,也是全国上下普庆澳门回归的日子。午后,我在老街转悠,正好碰到一对新人在办婚礼。那时候婚车都是一辆,大部分亲戚朋友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去参加婚礼。新娘手捧鲜花,身着白色婚纱,身材颀长;新郎西装笔挺,气宇轩昂,对新娘体贴入微,非常温馨喜庆。

过了两年,我又来到这里,居然又遇到了这对新人。昔日的新娘今日的妈妈,手里抱着小千金,已有两岁了。时间过得真快,屈指算来,现在这位小女孩也快上高中了吧。

上述图文主要摘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《浦东人家:1997—2006十年变迁图志》

声明:本文内容已获摄影者及出版社授权,如需转载请与摄影者及出版社联系。

编辑:王怡君

信息来源: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

(浦江头条)

头条: 34万/平!沪楼盘成交单价创记录 年薪买不起1平

房闺蜜: 高房价逼走沪漂?不用4你就能“逃离上海”

房企: 开发商6年不交房 业主无婚房用:对象黄好几个了

导购: 郊区房价是虚胖还是实价 未来崇明都要卖2.5万/平

龙湖北城天街首创旭辉城云澜湾温泉国际恒大海上威尼斯

责任编辑: zhangyunxiang

团购报名